關於臨終前的準備,生離死別是人生最悲痛的事情,可是它就是一個人生必經的過程。當醫生宣佈說親人可能時間不多的時候,有一些事項是我們必須先注意、提早做準備的呢?
其實如果當醫生宣布說親人時間不多的時候,如果自己有熟悉的業者或是自己可以配合的禮儀公司,通常我們可以先做一個臨終的諮詢,先了解應備的物品有哪一些,親人的衣物鞋襪這些是讓他做出院準備用的。在醫院做相關準備手續的時候,除了辦出院手續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死亡證明的部分。一般我們通常會建議家屬開10~15份的死亡證明,為什麼需要這麼多的份數呢?因為我們進殯儀館,甚至說辦喪葬死亡給付、除戶、銀行結清帳戶等等,每一個過程都是需要死亡證明,所以我們通常會建議家屬多開,因為多開在醫院裡面的程序是比較簡單的,可是如果不夠要再回去補開的時候,程序相對就會比較麻煩一點。
接著我們要注意的事項有什麼呢?第一個我們要決定宗教的儀式是什麼,宗教的儀式決定之後,如果說我們要依循傳統的佛道教儀式、有助唸的儀式,通常傳統往生會助唸8個小時。為什麼會助唸8個小時呢?佛道教的儀式來講,這個時候是往生親人最辛苦的時候,這個時候叫做「中陰身」,中是中間的中;陰是陰陽的陰;身就是身體的身,從字面上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這個時候他一半的靈魂在肉體、一半的靈魂要超脫,所以這是他最辛苦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就會唸佛號幫他做助唸,希望他能夠跟著佛祖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所以一般傳統我們會助唸8個小時。
這個是在宗教的儀式上面來講,其實在科學的儀式上面來講,我們的科學、醫學告訴我們說:人往生之後最後消失的就是聽力、聽覺,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必須告訴親人說:請他放下罣礙,然後讓他好好地離開。
為什麼傳統的阿嬤都會說:「長輩若是離開你們不可以哭,哭了他就會沒有辦法離開。」其實原因就是在這裡,因為他的聽力還在。所以我們會希望這個時後我們先暫時不要移置大體,我們先幫他助唸,讓他先輕鬆或是讓他靈魂真的解脫了之後,我們才去移動他、往冰櫃去,放到殯儀館去暫存。
接著下來就是引魂立牌位的儀式,牌位之後是要放在殯儀館的拜拜區呢?還是要請回家做早晚供奉的儀式?這個都是家屬需要做事前討論的。所以當醫生宣佈時間不多的時候,家屬是確實需要先做好臨終規劃協調,了解後面的程序之後,才不會當事情發生的那一刻就突然慌了手腳,然後在倉促之間做了一些不必要或是不需要的決定。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