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姨是個傳統的舊時代婦女,她的前半生充滿了坎坷,猶如油麻菜籽一般,艱苦卻也堅強,滿姨從小就被送給人家做養女,在那困苦的年代,要幫忙家中農作和操持家務之外,年幼的弟妹也是滿姨一手帶大,到了適婚年紀時,在養父母的作主之下,把她嫁給了遠房親戚的兒子,或許因為是父母之命的婚姻並無感情基礎,滿姨的先生對她並不好,總是對她大呼小叫、怒目相向,酒後更是拳打腳踢的一陣毒打,有一次滿姨被打到受不了了,只能忍痛留下二個兒子,逃離那個家,之後滿姨找到一個工廠煮飯打掃的工作,她在工廠一待就是十幾年,直到後來認識了喪偶的德叔,才終於有了一個依靠,德叔和滿姨相知相守了二十幾年,雖然沒有正式辦理結婚,但感情好到羨煞旁人,滿姨病後的這二年也是德叔親自照料,就連現在滿姨的身後事,德叔也親力親為的一手打點。
本以為滿姨辛苦的一生就這樣落幕了,沒想到命運對滿姨的為難沒有就此結束,在傳統的習俗下,滿姨的牌位無處可去,傳統觀念裡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所以滿姨的牌位不能回娘家,而滿姨的二個兒子雖想供奉滿姨,但是家中還有其他長輩及繼母,所以也無法把滿姨請回家,而滿姨跟德叔沒有正式的婚姻關係,且德叔過世太太的親戚也反對德叔把滿姨牌位請回來,就這樣,走了的滿姨竟然“無家可歸”。
傳統的習俗“規定”,女性不論是未婚、已婚﹙已婚者須入夫家祖先牌位﹚或離婚,往生之後,是不能列入娘家宗祠及牌位供奉的,在以前,單身的女性往生之後,牌位只能放在俗稱菜堂的寺廟或姑娘廟,甚至由後代親人找冥婚的對象,讓神主牌有人供奉,一些鄉土民俗劇就常常演出這種嫁娶神主牌的戲碼,而現代雖然好一點,除了寺廟或姑娘廟之外,還有公私立的塔位園區也有供奉牌位的服務,但是這種單身女性不能列入娘家祖先牌位的“規定”,並沒有隨著時代的變化與進步而有所改變。
以前的女性因傳統觀念的束縛以及沒有謀生能力,所以即使婚姻不幸福,為了孩子、為了名聲,都不敢輕易離婚,因為害怕親友及社會的議論及異樣眼光,但是現代的女性,思想獨立、經濟自主,工作能力和收入都不輸給男性,不見得要選擇婚姻或是留在不幸福的婚姻中忍耐,當單身女性的比例越來越高,如果觀念及做法再不改變,以後這種女性牌位要面臨的問題也會更多,我最近就在想一個問題,假設單親媽媽自己獨自扶養兒子,而兒子從母姓,媽媽因為未婚所以往生之後,牌位在外找地方供奉,可是當兒子也百年以後,因為姓娘家的姓氏,所以兒子的牌位是?進娘家祖先牌位嗎?這樣合理嗎?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