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最近不約而同地有好幾位畢業新鮮人來問我,想要進入殯葬業,但是卻沒有管道,聽到有這麼多年輕人想要進入這個行業,我有點小開心,因為這代表著這個行業在大家心中,禁忌避諱在減少,水準在提升,而隨著年輕人的加入,也或許能為這個揹著傳統包袱的行業帶來些新思維的改變。

「你做好心理準備要進入這個行業了嗎?」是我給這些想加入的年輕人的第一個問題,我得到的答案往往是「我準備好了,我不害怕看大體」,但是親愛的,這個行業要面對的挑戰,不是只有各式各樣的現場或是不同狀態的大體啊!膽量心臟要比別人大之外,這是個沒有相當大的決心與意志力,絕對無法長久堅持的行業。

接觸大體,學習專業知識與各種習俗都只是基本,進入這個行業之後,除了手機24小時不關機外,自己也要隨時在on call狀態,睡得比狗晚、起的比雞早是常態,馬拉松式的熬夜也是家常便飯,周休二日、一例一休更與我們無關,三餐不定時、忙起來時一天只吃一餐就當作是減肥,我曾經在發布強烈颱風警報的颱風天,陪伴家屬在殯儀館等待檢察官相驗,回程時車子行經高架橋上有快要被風吹走的感覺,也曾經在除夕夜晚上要吃團圓飯的時候,接了電話、放下碗筷就跑,更曾經在把女兒送到阿嬤家時跟她道別“媽咪晚點就來接妳”,去接她已經是三天後的事了,其他電影看到正精彩、煮飯煮到一半或是麻將打到一半丟下錯愕的另外三家,這些都只是生活中不斷發生且已習以為常的事。

我不是想抱怨我們有多辛苦,畢竟每個行業都有各自的艱辛,也或許有人會覺得“你們還不是為了賺錢啊”,但,真的不是這樣,我曾在腰椎摔傷骨折時,拿著醫生開的四級管制止痛藥去接體,我懷孕時因子癲前症早產,那時手上有一個做到一半的案子,因為掛心,所以月子期間還是陪同家屬完成告別式及晉塔,娘家爸爸過世治喪期間,接到一個家屬轉介紹指定我接手的案件,我本來一度考慮請別人幫忙,但後來還是忍著自己悲傷的心情,去協助家屬處理親人的後事,這些都不是商業利益考量,因為在網路發達、資訊透明的時代,殯葬業早已不是高薪或高報酬的行業,支撐著我的是使命、是責任感,是不忍家屬在喪親最傷痛無助的時刻,背棄他們的信任與託付,我並不覺得自己這樣做有多了不起,因為在這個行業裡的很多人,都是這樣的在付出,而我們的家人們也總是在背後支持並包容著我們。

我會進入這個行業彷彿是命定,爸爸年輕的時候開過葬儀社,那時還是土葬居多的時代,小時候我常陪著爸爸去公司上班,在一具一具的棺木旁邊跑跑跳跳,雖然後來爸爸轉業了,但是繞了一圈,我嫁給師父後又進入了這個行業,看起來似乎是命運的安排,但是就算讓我重新選擇,我仍然想在這個行業安身立命,因為隨著每一場告別式的結束,家屬給予的肯定與感謝,以及後續再轉介紹案件,都是給我以及整個團隊們最大的肯定,他們的肯定就是我用心付出最好的反饋,這些帶著酸苦的甜,滋味更令人難忘,每個案子裡都有著自己的家庭故事,在這些人生故事中,我不但得到,我也學到,這些故事,都是我眼中的人生大事,是滋養豐富我人生經歷的最大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