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關於庫錢的小知識,我們先撇開說燒庫錢這個議題是環保還是不環保,到底是傳統習俗還是迷信的這個議題。我們今天先來說說關於庫錢的習俗以及由來。

老一輩的人在勸人家生小孩的時候,是不是常常都會說:「小孩自己會帶財來。」,或是說:「一枝草,一點露。」

這樣的說法其實對應在庫錢上面就是相傳我們每個人在投胎轉世之前,都是先跟庫官借了庫錢才投胎轉世。所以這就是說小孩自己會帶財來的說法。既然投胎轉世之前先跟庫官借了錢,人往生回去之後就是必須要還庫錢,所以才有子孫必須替亡者燒庫錢的這個說法。

除了是償還庫官之外,我們燒庫錢也是為了希望已故的親人、長輩,在冥間他可以有錢可以花用。所以有些子孫就會在喪禮的時候,替長輩、親人燒庫錢。

在我們北部的殯葬習俗來講,一包庫錢就是對等於冥間的一千萬,不過因為我們台灣是一鄉鎮一習俗,南北的說法會有一些差異,所以我們要尊重當地、在地的說法。

再來就是說,我們燒庫錢有三種做法:第一個叫做生前補庫、第二個叫做託新亡轉交、第三個叫做七寄庫。

第一個所謂生前補庫,有一些宮廟他們會幫民眾做一些補財庫、補運或是說生前補庫的做法。一個就是說先祈求我們在世的時候,我們可以財運順利,另一個就是我們在世的時候,我們先替我自己把要還給亡官的庫錢先還了。這個就是所謂的生前補庫的做法。

第二個是託新亡轉交,什麼叫做新亡轉交呢?有一些家屬他們常常會跟我們提起說:「我們家現在某某某長輩往生了,可是過去我們的祖父母或是誰誰誰的曾祖父母,我們當初沒有燒到庫錢,我們這時候是不是可以多燒一點,然後託我現在這個往生的長輩轉交呢?」這個就是所謂的新亡轉交的做法。

所謂做七寄庫的做法就是,現在有一個習俗就是說我們人往生會做七,他們有時候會在做七的時候託師父念碟文,就是說我頭七的時候我要寄20包庫錢,然後我等滿七告別式的時候一起燒。因為台北北部來講的話,燒庫錢的場地沒有辦法這麼容易,所以我們通常都是集中在告別式的前一天一起燒庫錢。所以他們就每個七就先告訴已故的長輩說:今天是頭七法會,我寄20包的庫錢,下一次是三七法會,我再寄20包的庫錢。累積到滿七的時候,總共也許是100包的庫錢到時候再一起燒。

不過師娘對這個做七寄庫的做法比較沒有同感,因為這個就好像我們長輩還在世的時候,我跟她說:「媽媽今天是母親節,我包6000塊的紅包給妳,可是我過年才給妳。」然後等到中秋節的時候,我再告訴她說:「媽媽今天是中秋節,我也要包6000塊的紅包給妳,可是我到過年才給妳。」一樣的做法。所以師娘比較不會鼓勵做七寄庫的這個做法。